曹福寺

曹福寺

江西省 · 赣州市

石城县宝福寺详细介绍

石城县宝福寺,位于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也有说法称位于仙源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后于大观庚寅(1110年)由僧应可进行修缮。在崇宁年间(1102-1106),僧应可、道符及合院僧众募资在寺后增建了七级六面的宝福塔,即现今的宝福院塔,它不仅是宝福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石城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宝福寺在历史上几经毁兴。元朝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遭寇所毁,后于明洪武三年(1370)由僧人明海法师重建。清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知县郭尧京再次重建,乾隆六年(1751)知县马尹奇祷雨于此获验,因此与典史柴文元、邑绅熊承统等筹款重修。民国初年,于寺左增建玉皇坛,至此,宝福寺成为佛寺、佛塔、神坛三位一体的建筑群。然而,民国二十年(1931)冬,县当局以修城墙为名,拆毁了佛寺。数年后,由比丘尼证芳法师发心募化重建。民国二十九年(1940),邀请著名高僧印慈法师为住持,进行重修扩建,并重塑佛像,亲赴上海迎取《大藏经》一部。

新中国成立后,宝福寺曾一度被征作粮库和乡政府、人民公社办公场所。“文革”期间,寺内塑像遭毁,房舍被占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产权归还县佛教协会,寺院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后,县佛教协会、县佛教居士林相继入驻寺内,宝福寺得到进一步修缮和扩建,成为梵宇巍峨、宝像庄严的佛教丛林。

目前,宝福寺规划占地总面积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971.29平方米。整个寺园规划为宝福佛塔文物区、客家文化区、宝福寺庙区、休闲区四个功能区,致力于打造生态园林化的弘佛丛林寺院。寺内的建筑风格以仿宋为主,体现了客家特色和地域特色,注重自然的保护和整体的和谐。

宝福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拜圣地,也是石城县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之一。它见证了石城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