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佐玉皇庙

刘家佐玉皇庙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藁城区刘家佐玉皇庙详细介绍如下:

刘家佐村位于石家庄藁城区北部,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传承悠久,当地民风淳朴、急公好义、热爱公益,村民对传统文化尤其热爱。玉皇庙曾是当地一处重要的道教建筑,虽然现已不存,但根据保存至今的两块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碑碑文,可以窥见其昔日辉煌。

玉皇庙的历史非常悠久,据碑文记载,其源头已无法确切追溯,但至少应在唐代之前。明朝时期,玉皇庙曾两次被毁坏,又由当地村民刘桧及其爷爷、父亲等人出资重修。其中一次重修始于正德八年春,不到一年就完工。庙宇规模庞大,背坎面离,地局平正,垣绕四围,延袤数百丈(即现在的几公里)。重修后的玉皇庙大殿三间,中间供奉玉皇大帝,左辅右弼,东配殿是元帅堂,西配殿是关王庙,并且建有钟鼓二楼,四面建有围墙,墙上覆盖着瓦,称得上一方壮观。

除了玉皇庙本身,庙内的两块石碑也极具历史价值。一是时任刑部尚书张子麟题额的《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碑文九百余字,详细记载了刘家佐村及玉皇庙历史以及明朝两次重修玉皇庙的过程。二是时任刑部员外郎王纶题额的《玉女天仙碧霞元君祠》碑记,碑文共六百余字,记载了修建碧霞元君庙的原因及过程。两块石碑均立于明嘉靖四年仲春,距今已近500年,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玉皇庙和碧霞元君信仰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刘家佐地区是真定府的道教活动中心,而玉皇庙作为其中的重要建筑,其影响范围更是广泛。碑文中提到的“真定”是北方大郡,而藁城是当时的双甲,即甲府中的甲邑。由于藁城地处平原腹地,滹沱河畔,交通便利,在当时已经是山东、山西、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因此,玉皇庙的修建和信仰活动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民众前来参与。

如今,虽然玉皇庙古建筑群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两块石碑仍孤零零地矗立在原址上,成为了当地村民的精神图腾。村民们一直对石碑进行保护,并计划在其处建立碑亭和村史文化广场,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