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翰门
山西省 · 晋中市平遥县亲翰门是平遥古城的一座重要城门,以下是详细介绍:
平遥古城共有城门六座,分别为南门迎曛、北门拱极、东门太和(俗称上东门)、亲翰(俗称下东门)、西门永定、凤仪(俗称上西门、下西门)。亲翰门是其中之一,且六座门处皆建有瓮城,这样的设计便于对来犯之敌进行瓮中捉鳖式的攻击。亲翰门瓮城内有一座形制完整的关帝庙,坐北朝南,正门倒座三开间,明间辟门,为内外相通的窑洞,内有中庭,过中庭为正殿,为五开间枕头窑窑洞建筑,庙中有一人宽的阶梯可以登上城墙。整个建筑倚靠瓮城,墙体厚实,仿佛在城墙中“挖出”一座庙宇,庙对面的戏台规模雄伟,高大宽敞,与关帝庙构成了一处极具特点的公共建筑空间。邀武圣关帝坐镇瓮城,意为军事行动时祈求庇佑、鼓舞军士士气,亦可临时用作指挥部或上下城墙的隐蔽通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营城、军事、民俗思想。
然而,现阶段亲翰门关帝庙并未开放参观,由城墙管理处办公使用。另外戏台只留台基与山墙,上部结构现已不存。进入亲翰门,向西走过一处历史民居,东大街路北即为麓台庙坐落的位置。麓台庙始建于明代,最初为“魏公生祠”。明代大宦官魏忠贤在明熹宗即位后掌握了朝中实权,他的生祠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但因魏忠贤的历史评价问题,后来的平遥地方志上关于麓台庙的记录很罕见。
总的来说,亲翰门及其周边的建筑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民俗等多方面的思想。作为平遥古城的一部分,亲翰门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沧桑巨变和历史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