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堂(刘氏家庙)

传经堂(刘氏家庙)

福建省 · 泉州市

泉港区传经堂(刘氏家庙)的详细介绍如下:

传经堂(刘氏家庙)坐落于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古街,离洛阳桥百余米,是泉州仕宦家族较为典型的祠宇。它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由刘氏族人刘钦义主持,建成了祠堂的主体。后在明弘治年间,由刘缙扩建“下落”,终完成整座祠堂。现存建筑保留清代格局,并带有明代遗风,为两进三开间石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

刘氏家庙由门厅、天井、正厅等构成,悬山顶、燕尾脊、砖木石结构,为一完整石木结构“三开间”古建筑。家庙大门前方10米左右有堵照墙,上嵌一方石刻,上有“名谏清卿”四个大字,笔力雄健,为明代熹宗赐匾。大门与照墙之间则是一方约170平方米的石埕。庙中厅堂左右两侧墙壁上有仿写刘氏甥文天祥丞相字体,右为“忠廉”,左为“孝节”,各又加笔划形若“飞凤下田”的“福”字和状如吕洞宾佩剑的“寿”字,形成“忠廉福”和“孝节寿”之意。从大门到大厅有许多对联,如大门联为“乃文乃武奕世簪缨,惟忠惟孝传家诗礼”等,这些对联书法龙飞凤舞,字里行间记录着刘氏先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丰功伟绩。大门两厢,木雕人物,石刻花鸟,都是惟妙惟肖,具有明代雕刻风格。此外,门楣上方还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手书真迹“世承天宠”及“四代一品”牌匾。

刘氏家庙不仅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更是集历史、建筑、书刻、诗联于一体的明代建筑艺术珍品。它反映了桥南刘氏自明至清,簪缨相继、人才辈出的盛况,其中有文武进士5人,举人达13人(含进士前中举5人),战功升迁5人,恩纶诰封8人。从文武两类官职来分:文官知县以上14人,最高至东阁大学士;武将守备以上10人,最高至兵部尚书。其中,刘弘宝和刘麟长两位官至一品,刘时达和刘廷焜两位封赠为一品,故有“四代一品”之荣匾。

如今,刘氏家庙作为洛江的家风家训馆,传递着忠孝、廉洁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旧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当地群众每年九月中纪念祖先的场所,对于桥南人来说不仅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更是一种乡愁的记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刘氏家庙的详细信息,建议咨询当地文旅部门或访问相关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