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

陀飞轮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陀飞轮是一个腕表中抵抗地心引力的装置,外文叫做Tourbillon。以下是对陀飞轮的详细介绍:

一、发明与历史

  • 陀飞轮由“现代钟表之父”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并于1801年获得专利。
  • 最初,陀飞轮被用于解决地心引力对怀表走时精度的影响,后来逐渐应用到腕表上。

二、原理与作用

  • 陀飞轮的主要原理是将腕表机芯中最重要的擒纵装置放在一个不停旋转的支架上。这样,擒纵装置就不会一直受到地心引力在同一个方位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小误差。
  • 陀飞轮能有效补偿摆轮的重力作用、游丝的偏心运动、游丝的方位角等产生的位置误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地球引力所导致的手表位置误差,提高了计时精度。

三、分类与特点

  • 宝玑式陀飞轮:最经典的一代陀飞轮,由宝玑先生发明并经过多次演变,成为现代版宝玑式陀飞轮。
  • 浮动式陀飞轮(飞行陀飞轮):摒弃了传统陀飞轮框架固定于机芯表桥和夹板之间的方式,仿佛制空于表盘之上,增强了陀飞轮的整体美感。
  • 隐藏式陀飞轮:陀飞轮装置被藏匿于表盘之下,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到整个陀飞轮的运作,展现出低调的奢华。
  • 球形陀飞轮:外形类似于一个球体,使得整个陀飞轮装置更为立体直观,同时也保障了腕表的精准走时。
  • 多重陀飞轮:一个腕表中装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陀飞轮装置,极具视觉冲击力,展现了现代制表的顶级技术。

四、技术特征

  • 转角式调速系统:由K形擒纵叉(俗称K马)、擒纵轮与摆轮游丝组成。
  • 三层叠加式夹板框架结构:包括上层夹板、中层夹板和下层夹板,分别用于设置防震器、擒纵叉和擒纵轮的上支承宝石、摆轮游丝等组件。
  • 调节系统:调节走时精准度的快慢针与陀飞轮框架的上支承被设置在上层夹板上,陀飞轮框架的下支承及用于给陀飞轮输送动力的秒齿轴被固定在下层夹板上。

陀飞轮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是腕表领域三大复杂功能之一。其复杂构造和奇妙动态深受钟表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