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翁山榜
江西省 · 赣州市宁都县祠翁山榜(注:应为“榜山翁祠”,位于宁都县东山坝镇,是宁都会议旧址),详细介绍如下:
榜山翁祠原为曾氏房祠,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占地面积约307.2平方米。它座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檐口设勾头滴水,垒瓦脊,脊角上翘装饰兽吻,硬山顶,山面为叠落式封火山墙。建筑由门廊、门厅、天井和正厅组成,地面主要为青砖工字缝墁地,局部卵石墁地。墙面为青砖眠砌下碱,墙身为单丁一斗一眠空斗墙,封火山墙,顶部设三级砖檐,饰以白灰抹灰带,小青瓦压顶,如意卷草形翘角。门额之上的砖作仿书卷匾额两侧饰以带彩绘的静物浮雕,四周再饰以彩绘图案,图案线条流畅,色彩搭配讲究,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术。
1932年10月上旬,为解决中共苏区中央局前、后方领导人对当时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发生的分歧,确立如何应敌的战略指导方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此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史称“宁都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在前方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和来自后方的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等八位委员,刘伯承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宁都会议旧址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保存较好,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房祠建筑,既是祭祖的场所,又是实用性较强的客家民居。它对研究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全面了解中央苏区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研究赣南客家祠堂和民居建筑艺术也具有一定的科学和艺术价值。2019年10月,宁都会议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宁都会议旧址已成为一处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