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禅寺石坊牌
福建省 · 泉州市鲤城区安福禅寺(也有说法称为安福寺)石坊牌的详细介绍如下:
安福寺位于鲤城区江南街道曾林社区紫帽龙首山麓,是泉州地区年代较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关于其建立时间,《泉州府志》载为唐·垂拱三年(687年)建,而《八闽通志》则说是唐·嗣圣元年(684年)建,名安福院。该寺在元·至正间被毁,后由僧智妙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改为寺,正统、天顺间相继维修,但后来再次荒废。现存建筑系清光绪年间于旧址西侧重建,坐南朝北,中为大雄宝殿,西为报恩堂,东为僧舍,前有石埕,总面积400平方米。
大雄宝殿中主祀六尊石造像,是寺内的核心文物。这些石造像分别为唐宋两朝所造,其中唐代造像受古希腊艺术的影响,属古印度犍陀罗艺术范畴,造型典雅和谐,肃穆宁静,鼻梁笔直,称为“希腊鼻”。宋代造像则面庞丰润,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祥和。具体来说,唐代造像包括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宋代造像则包括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及供养人像。这些石造像用青石雕琢,工艺精湛,是泉州地区早期佛教雕像的重要代表。
此外,安福寺还是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文物价值。虽然与开元寺等著名景点相比,安福寺可能不为普通市民所熟知,但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和历史背景仍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朝拜。
以上信息主要介绍了安福禅寺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以及大雄宝殿中的石造像等文物,但并未直接提及“石坊牌”的具体信息。由于“石坊牌”并非安福寺的标志性建筑或广为人知的文物,且在提供的参考资料中未找到相关信息,因此无法给出其详细介绍。如需更多关于安福禅寺及其石坊牌的信息,建议直接前往寺庙进行实地探访或咨询相关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