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梵寺
山西省 · 晋中市祁县兴梵寺详细介绍如下:
兴梵寺位于祁县东观镇东观中学校园内,是祁县保存最早的一座寺庙。据《祁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原址位于东观镇西管村。由于原址地处昌源河道附近,经常遭受河水侵蚀,故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移至现址。
兴梵寺在解放初期还保持原有规模,据村里老人回忆,寺庙坐北朝南,原址占地十亩,由山门、钟楼、鼓楼、前殿、中殿、后殿(亦即大雄宝殿)和若干东西厢房组成。然而,历经变迁,如今整个寺庙仅存有一间大殿。这间大殿矗立于1.85米高的砖砌台基上,坐北向南,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斗拱为四铺作出单秒,正脊饰琉璃吻兽,戗脊上有仙人骑凤,后蹲五只脊兽。大殿内原供奉有佛像等,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内塑像和碑文被推倒拆除。
值得一提的是,兴梵寺大殿前还陈列了八尊名人头部塑像,包括发明家、科学家、教育家等,由西向东分别为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雷锋、陶行知、鲁迅、司马迁、孔子。这些塑像为寺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氛围。
此外,兴梵寺还生长有四棵高大挺拔的侧柏,据悉这些侧柏由清代移建时种植,已有300余年树龄,被列为二级保护古树。这些古树见证了兴梵寺的沧桑变迁,也为寺庙增添了一份古朴与宁静。
2000年至2002年间,东观中学自筹资金对兴梵寺正殿进行了修缮,使其得以保存至今。2004年,兴梵寺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兴梵寺作为国宝级文物,虽然还没有作为旅游区重点推广,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仍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