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驾行宫
河北省 · 廊坊市三河市的御驾行宫,即燕郊行宫,详细介绍如下:
燕郊行宫位于现燕郊镇行宫村,潮白河畔,是清朝皇帝、后妃出京东巡、游览、拜谒东陵、回故都盛京(沈阳)驻跸的第一处行宫。故现在的燕郊镇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之盛誉。
清顺治初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王朝定鼎北京后,选择京东马兰峪为万年吉地,修筑从北京到故宫盛京(沈阳)的御道,燕郊镇老百姓称为北官道,沿途每60里建一行宫。燕郊距北京60里,远山近水,景色优美,为帝王与皇后出巡、拜谒东陵列祖列宗的理想驻跸之所。因此,燕郊行宫择址在燕郊镇北,康熙初年(1662年)开始修筑,占地面积80余亩,也有说法称占地约80亩,房屋99间,也有说法称房屋近百间,甚至359间。行宫按紫禁城的规制建设,建筑风格仿照北京的紫禁城。
行宫的整体布局分为两大部分,南半部是办公区,北半部是休闲区。自南向北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三大殿的两侧建有偏殿。行宫东南建有太妃殿;保和殿北建有御花园,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西北角建有五层眺远楼;东北角堆砌以太湖石为主的假山,高2米有余,曲径通幽。东北角宫墙外建有御膳房。宫墙的四角建有角楼,也有说法称宫墙外的四角建有更房。宫中殿宇楼阁汉白玉为阶,金色琉璃瓦覆顶,富丽堂皇。四面院墙呈青灰色,大殿通往宫门的御路青砖铺成,两侧偏殿的御路均采用彩色鹅卵石铺就,色彩夺目,别有情趣。朱红色的行宫正门上面镶嵌81颗(也有说法称88颗)鎏金铜钉,熠熠生辉,颇显皇家气派。
正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朝房,文武官员觐见皇上在此候旨。东西朝房南各有一眼豆青石垒砌的水井,深七丈五尺,井水清澈甘甜,当地人称“龙眼”;西侧的水井供皇室人员饮用,东侧的水井供牲畜饮用。每逢帝、后驾临,随行官员便从京西玉泉山灌一壶御用泉水倒入西侧井中,借御用泉水之名汲用。
行宫为皇家禁地,平时有官兵把守。乾隆二十年(1755年),向南迁移16丈,重建内营房,设立满洲兵看守。外营房设立外委一名,房3间;设立看守兵8名,每人2间。守宫官员由朝廷任命,燕郊行宫最高将领官衔为守御千总,从六品。守宫官兵银饷由朝廷内务府按等级发放,除平时饷银外,帝、后驾临另赐赏银。朝廷无偿圈地供守宫官兵暇时耕种,以补家用。总管以上人员每人12亩,兵卒每人5.7亩,总面积达上千亩之多。
从康熙九年(167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的近160年间,皇帝共有11次“东巡”,除有4次绕道内蒙古前往沈阳外,其余7次都是自北京至通州东巡,然后驻跸燕郊行宫。故宫历代皇帝都曾多次驻跸行宫,并写下诗词多首,留下名联佳作。宫内殿额楹联均为皇帝御笔亲书,显出行宫的皇家气派。如正殿外檐恭悬圣祖御书“虚明向远开”;殿内恭悬乾隆皇帝御书“绿净云畦”;眺远楼匾额“眺远楼”,楹联是“树色溪光成静赏,花香鸟语绝尘缘。目同碧宇朗无尽,心与白云散以闲。”卷房联“春色昌昌有脚,化工荡荡无私”;佛室联“慈惠显三千大化,圆通示不法二门”等。
乾隆十年(1745年),圣驾游幸驻跸行宫,晚赋诗一首,描绘行宫的幽斋美景:“春宵雪后寒,古月望前洁。雪月成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