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泉漱玉
河北省 · 廊坊市三河市的“灵泉漱玉”详细介绍如下:
“灵泉漱玉”位于三河域内,是三河古八景之最。此景的源头可追溯到灵山,这座山属燕山余脉,突兀成峰,虽不高但峰峦秀丽。山的东面与整个燕山相接,其余三面都是平原。在灵山的南麓,有泉水从石垠沙窦中涌出,这便是“灵泉”的由来。泉水喷吐,水珠四溅,在阳光下如同五彩斑斓的珠玉,因此被人们誉为“灵泉漱玉”。
灵山的山顶矗立着一座塔,它建于辽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塔分五级,高13米,形为八角,砖木结构。塔座上有牡丹、芍药花图案,其花形叶脉雍容大方;塔基上部砌有连云图案,线条自然流畅。逐层塔角悬挂着风铃,清风徐来时,叮当作响,声音悠扬悦耳,可传至十里开外。
山腰处建有灵山寺,其位置在灵山西北半山腰。关于灵山寺的修建时间已无证可考,但据传说,清同治元年正月至二年四月曾重修了灵山寺的正殿和东西配殿,此工程在同治二年阴历四月十五日竣工,因此这一天被定为“灵山庙会”。然而,原寺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烧毁,只留下山上孤塔和一些庙基痕迹。为再现昔日热闹景象,1998年对灵山寺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并于1999年复建成功。新建成的灵山寺规模宏大,正殿三层四座,东西配殿、钟鼓楼及庙堂、诵经、论佛事等处大小共15座89间,总面积达2125平方米,各殿内塑有佛像37尊。
“灵泉漱玉”的壮丽景象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吟诗题字。清康熙十三年,三河知县任塾便写下了“石漱千珠寒雨落,山围一境碧天涵”的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景观。此外,关于灵泉和灵山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为灵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灵泉水日夜喷吐不息,积流成河,名曰小清河。小清河九十九曲注入洳河(今泃河),它穿林绕山,一年四季涓涓流淌。小清河水夏凉冬温,寒不结冰,水底沙石光洁圆润、红白黄绿、分外好看。而且,小清河的水非常神奇,用它来浇地庄稼长得旺、瓜菜长得鲜,人喝了强身健体有力气,牲口喝了耐饥耐渴长脚力。
总的来说,“灵泉漱玉”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访。